中医针灸已有至少4000年临床应用的历史。从针灸医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针灸医学理论为中医学、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针灸作为临床实践的应用学科,疗效是最重要的。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深入研究和理解把握学科规律,在此基础上,也有必要横向借鉴现代相关生命科学成就,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但是应该在学术上准确定位这些新尝试、新成果,过度拔高新的针法技术,并不利于其进一步完善、进步,反而可能产生毁弃传统的做法,从而危及针灸的健康发展。
中医针灸 理法俱备、理法圆融的疗法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灵枢》《素问》阐述生理病机、生命疾病规律及其与自然宇宙相关性等基本中医学原理,论治以刺灸为治疗之主法,如十二经脉之病“盛(实也)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针刺治疗、辨证候病机,分虚实寒热,施针或补或泻的基本原则。现在针灸界“各家针法”遍地开花,也存在重“针技”而轻中医理论、中医诊断的现象。
其实,西医的一药治一病的思路方法,与中医学中的专病专方专药和对症治疗的思路方法并无二致。但是,中医前贤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同样的疾病,可能因为个体体质的差异、旧疾的影响,在临床有不同的表现。以同一种方法治疗,疗效也不确定。所以在辨病的前提下,中医产生出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更动态化辨证治疗的方法学模式。辨证候的实质,是辨识疾病的病机。高明的中医治疗,是在临床很多复杂、特殊情况下,考虑病机证候的寒热、虚实情况,做到安全用药、有效治疗、逆转病情。
同样,中医针灸,是理法俱备、理法圆融的疗法。这些理法,不是一时一人之想,而是一代代中医针灸医生通过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反复验证甚至切身体验沉淀得来的。中医临床的疗效水平、中医医生个人所使用方法有关,也取决于他的理论修养与临床诊治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下。这就要求医生不仅需要熟悉这些诊断、治疗方法,更要熟悉相关病机理论,诊断认识的层次才能更深入、准确,避免治疗有欠准确,影响临床疗效。理论修养的不足或者不能在临床上做到圆融,也可能导致对治疗技术方法本身作用、性质、意义及疾病的状态缺乏足够认识,出现用之不合宜的情况。
“现代针法” 不足以成为基础教育主流
在针灸学历史上,中医针灸的理论尤其是临床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比如在《内经》中,针灸治疗腰痛的经穴,多以腰背下肢经络腧穴为主。之后,慢慢发展到选取风府、百会、人中、后溪、前谷、合谷、温溜、偏历、手三里、阴交、关元等上肢头面诸经腧穴。又如《内经·灵枢.·痈疽篇》关于“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的记载。明代杨继洲据此,在《针灸大成》中记载“治疗咽喉肿闭甚者,以细三棱针藏于笔尖中,戏言以没药调点肿痹处,乃刺之,否则病人恐惧,不能愈疾”;又记唐代孙思邈“唐刺史成君绰,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立愈,泻脏热也。”(《千金》亦记其事);到《针灸大成》则发展为“排刺三针”出血的疗法,治疗作用则更强,“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合谷、少商,兼以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验诸临床,亦疗效卓著,屡试不爽。1991年冬,笔者曾治疗一例已经住院一周的危重咽后壁脓肿导致高热呼吸困难的患者,西医外科会诊认为必须尽快手术切开气管,否则患者可能窒息而亡。遂针少商出血,辅以天突、扶突、尺泽、合谷、丰隆等其他经穴针刺少顷,患者自行吐出大量脓血痰,继而热退息畅,经西医诊视,已经脱离危险,取消手术。诚感古人之不我欺也。
《内经》中记载着针灸丰富刺法与学术、临床体系,无论从临床治疗的病症范围,或者疾病的临床治疗而言,抛弃中医针灸学原创理论,必将使针灸学失去临床生机与活力。内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实针灸学临床也是如此。纵观很多现代新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大多数局限于疼痛类疾病。离开了中医学去谈针灸,针灸学学术与临床的损失,实在难以预估。
现代针灸治疗技术新方法,可以作为针灸医学的现代发展部分,作为针灸医师临床技术方法的补充,但还远远不足以成为针灸医学尤其是针灸基础教育的主流。目前,针灸临床治疗病种的范围严重局限狭窄,正是现在很多针灸医生中医理论和诊疗知识不足造成的。在针灸医师的继续教育与自我提高中,应该将中医理论与临床诊断技术方法、各科疾病中医诊疗常识,作为重点内容和方向。
善诊者善治 做合格中医针灸医生
如今,做一名合格的西医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中医更不容易。临床无捷径,合格的中医需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系统的理论修养与丰富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
真正的中医好手、中医针灸的好手,应该是精通中医医理,熟悉临床有效治法,善诊善治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知识结构,并建立起了自己的临床思路、方法体系的医生。
明医理,善诊善治,应该是作为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要求。一些在治疗疾病方面成效卓越的现代针法的创新者,之所以开创出新的针灸治疗技术,能够丰富针灸治法,是建立在良好的医学修养基础之上的,某一方法技术绝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他们对这些方法技术的应用,是他们多年积淀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领悟。今人学习现代针法,更应该学习这些创新者对中医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对现代医学解剖的熟悉和化裁。
医学是系统的学科,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与西医需要熟悉现代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及各科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理化诊断指标等一样,熟悉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常识是中医各科临床和治疗方法技术的前提。
若不明医理、生理、病机、经络腧穴、刺灸法等方理诸理,或不能在临床中活用诸理,仅知一法或数法,执某法以应万病,就可能出现在临床上“生搬硬套”理论,或无视患者实际治疗的情况,将难以获效或者疗效不稳定,甚至出现误诊等后果。
善诊者才能善治。中医的生命在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获得,与中医辨病,尤其是辨证的准确与否密切相关。作为一个专业、优秀的针灸医生,绝不应该仅仅学习某一方面的针灸知识或者某一种治疗技能;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也不能只是停留于某些热点疗法,应该从基础理论到诊、治技术方法对中医针灸学术与临床体系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学习,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对书本、前贤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参”“悟”“践行”,逐渐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论与临床认知体系并不断完善,才是修业之大道。